道路照明現狀分析:根據我國路燈照明現狀,小城市在晚上9點后,大中城市在凌晨2點以后,道路上行人、車輛已逐漸稀少。從這一時段直至清晨6點,在如此低交通流量的道路上仍然保持較高照度顯然沒有必要。據了解,城市公共照明在我國照明耗電中占30%的比例,約439億kWh,以平均電價0.65元/kWh計算,一年開支285億元。在市政開支極度緊張的今天,國內絕大部分的城市和地區幾乎不約而同地采用了的路燈隔盞關燈的省錢方法,不僅導致了路面照度分布不均,給治安及交通安全埋下了隱患。
一體化太陽能路燈中微波感應器工作方式描述:
白天,路燈使用太陽能充電,晚上自動亮起30%的亮度,當燈具感應到人經過時,則亮度增加到100%,人走后則自動恢復30%的亮度。使用45W單晶硅太陽能板,光電轉換效率約為17.5%,使用壽命長,更加節能省電。
微波感應方式:啟動---感應器上電后,感應器中振蕩電路會自動產生一個5.8GHz正負75MHz的頻率,我們稱它為本振頻率B放大---該本振頻率通過運放放大以后作為電磁波載體,通過高頻管(也可以叫天線)向空中發射發出。
接收--發射出去后的電磁波通過周圍的物體反射回來后又被該振蕩器的選頻網絡選中,與原來的5.8G頻率同時送入差分電路進行相位比較,得到的差值信號就作為自檢(周圍環境檢測)的基礎信號。
一次檢測--當周圍出現運動物體時,反射回來的電磁波通過電路分析后與自檢時的基礎信號不一樣,此時該信號就作為觸發信號的依據,自動切換電源的供電線路。從而達到從微亮轉為全亮。
二次檢測--好美標準延時20秒鐘內無人或無車觸發的時候,再自切換為微亮。(這期間有人或有車觸發直接切換為全亮。)
再次檢測--標準延時30秒鐘內無人或無車觸發的時候,自動切換為熄滅。(這期間有人或有車觸發直接切換為全亮。)使得燈具更加的節能。
將《一體化太陽能路燈中微波感應器的起到什么作用?》分享到: